天才一秒记住【八戒小说】地址:http://www.bajiexs.org
就像人们常常激励那些犹豫不决者:"你没做过,怎么会知道呢?"
如果他们真正按照指导者的话去尝试了,也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.
人们也会很欣慰地认为行动果然是第一重要的.
于是,很多人可能置患者曾经的恐惧和担忧于不顾,认为那种担忧是毫无必要的.
但他们往往忽视了这种担忧的存在必要性.
所以,当患者尝试了100次甚至更多的积极行动结果,到下一次仍然还担忧,或者转移到对另一些事的担忧时,人们就会很困惑且无力了.
这当中是否有更深的潜意识作用?
应该是不容忽视的。
有很多道理和方法,无疑都是正确积极的。
但是,道理和方法的灌输并不太容易纠正患者的病态思维。
因为患者在潜意识中认同的只是传授他道理的人,把他当成一种极端的依赖;而并没有把道理融会贯通,纳为己用。
人们也许会见到他的症状和心态有所改变,变得积极乐观,但并不一定说明他内心真正发生了变化。
有的时候,这种转变皆是因为一种过分依赖和暗示而存在;或者是一种假“无所谓”
(病态意志力)的状态,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想开和放下,实际是以此引人关注,迂回满足他坚持的那个愿望。
而并非发自内心深处。
因为,突如其来的变化,往往更容易引人关注。
心理健康是一个非常微妙的东西,要恰到好处。
过犹不及。
即便是相对健康的人说:“你费这么大力气才想开这个问题,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根本不是问题。”
以此证明自己有多优越。
什么长篇大论的心理分析费这么大力,也不如他一个没来由的“想得开”
。
有的人很容易想开一个问题,并不一定说明他非常健康。
也许是他在这方面想得开,但在另一方面却极易钻牛角尖。
也许他的“想得开”
,也只是一种隐秘的“假无所谓”
。
正如书上常说的:接纳自我,接纳症状.
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无奈之举,暂时做的妥协.
因为他们并未对症状做深入了解,只是感觉越抵抗症状越痛苦,而作出这个结论.
等到现实条件变得优越,能够大大满足他时,他又对当初的"无所谓"感到内疚和自责,甚至后悔.以至连当下的快乐都觉得难以承受.
所以,当人们见到在人前阳光快乐的人,在某些时候却爱走极端,也不必太过困惑。
真正的接纳,是要用最深处的本能记忆过程,而不是简单的说教。
只有本能记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,不需要过多解释的,也就不会陷入诸多道理和理论的对错纠结中。
从而不会容易受不同人、不同道理的暗示,而导致内心的激烈冲突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