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八戒小说】地址:http://www.bajiexs.org
第九十五章:祖母忆往昔,著书话沧桑
庄园的深秋,被两股强大的力量充盈着。
一股是蓬勃鲜活的生命力——婴儿房内,两个小小的生命在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,谢砚秋之子(小名安安)手腕内侧那枚淡若云烟的沙漏印记,如同一个沉睡的谜,而谢明轩之子(小名康康)那无暇的粉嫩,则代表着纯粹的新生希望。
另一股力量,则源自庄园深处那永不疲倦的“大脑”
——谢明哲的实验室。
服务器阵列的低鸣如同沉稳的心跳,幽蓝的指示灯在黑暗中规律闪烁,持续解析着来自婴儿房的每一丝数据流,构建着愈发庞大精密的“血脉·时间·生命能”
三角场论模型。
新变量康康的加入,为这个模型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,也带来了更复杂的关联图谱。
压力并未消散,但已悄然转化为一种更深沉、更内敛的守护动能。
谢家核心成员如同经验丰富的航行者,在平静海面下感知着暗流的涌动,却将船身稳得如同磐石。
谢砚秋在集团顶层会议中运筹帷幄,决策果断;陈屿的科技公司在量子加密通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,其核心技术被悄然应用于庄园的安保和数据传输;谢明远推动的文化遗产数字化工程获得高层赞誉,为谢家在更广阔层面赢得了话语权;谢明轩的“启明星”
电竞学院成为国家级电竞人才孵化基地;谢明玉的个人艺术展在海外引起轰动……他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开疆拓土,构筑着更坚实的外部堡垒,同时也为内部那隐秘的守望提供着不竭的资源与底气。
主宅阳光最充裕的起居室内,气氛却与实验室的冰冷理性截然不同。
深秋午后的阳光暖融融地透过落地窗洒进来,空气中弥漫着新烤点心的甜香和淡淡的墨香。
祖母柳氏坐在一张宽大舒适的藤编扶手椅里,腿上盖着柔软的羊毛毯。
她的气色很好,眼神清亮,带着一种历尽千帆后的平和智慧。
在她面前的小圆桌上,摊开着厚厚一叠装帧素雅、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书稿。
书稿的扉页上,是几个苍劲有力又透着圆融的大字——《浮生五味记》。
谢砚秋、谢明玉、苏晚(谢明轩的妻子)围坐在柳氏身边。
谢砚秋手中拿着笔和笔记本,谢明玉则捧着一台小巧的录音笔。
苏晚怀里抱着刚睡醒、正睁着乌溜溜大眼睛好奇张望的康康。
“奶奶,您看这段,‘初至异世,天寒地冻,腹中空空,见那铁罐彩绘鲜艳,启之,得面饼与粉末包数袋……’这里对‘泡面’的描写,要不要再具体一点?比如当时那股强烈的、从未闻过的‘化工香料’味?”
谢砚秋指着书稿上的一段文字,轻声问道。
她此刻不是商界女王,只是一个倾听祖母讲述家族秘辛的孙女。
柳氏眯着眼,似乎在回忆那个遥远而清晰的瞬间,布满皱纹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带着苦味的笑意:“嗯……那股味儿啊,冲鼻子得很!
像是什么花露水混着油哈喇味,又带着点说不出的咸鲜。
当时只觉得古怪,甚至有点反胃,可肚子饿得咕咕叫,哪还顾得上许多?煮开了水,把那粉末倒进去,哗啦一下,满屋子都是那味儿!
你爷爷当时那个眉头皱得……”
她笑着摇摇头,“可就是这碗怪味汤水,救了急,暖了身,也开了眼——原来这世上还有这等‘方便’的吃食!”
谢明玉赶紧在录音笔旁补充道:“奶奶,这里可以加个小注:首次接触工业化食品的强烈感官冲击,象征着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初次剧烈碰撞。”
柳氏赞许地点点头:“还是明玉丫头懂我心思。”
她伸手,轻轻逗弄了一下苏晚怀里康康的小下巴,小家伙立刻咧开没牙的小嘴,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。
“还有这里,”
谢砚秋翻过几页,“您写到在城中村第一次用煤气灶,‘旋钮轻转,蓝色火苗噌地窜起,竟比柴火更烈更可控……’这里对‘火’的感受描写,特别传神。”
“是啊,”
柳氏的目光变得悠远,“咱们以前讲究的是‘火候’,靠的是眼力、手感和对柴火燃烧的理解。
这‘鬼火’(她早年对煤气的戏称)不一样,它太‘听话’了,说大就大,说小就小,少了点‘人气儿’,可也真是方便。
就像这世道,变得太快,有些老理儿老规矩,说没就没了……”
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复杂的感慨,随即又释然一笑,“可没了旧的,不也来了新的?就看人能不能跟得上,能不能把这新东西,用出老理儿的好来。”
她说着,目光意有所指地扫过起居室角落里一个不起眼的传感器节点——那是谢明哲实验室的延伸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